康德《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初版本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1781年初版本

2013/01/19 13:42





    對於十八世紀歐洲啟蒙思潮來說, 康德自然是不可錯過的思想巨擘.
    除了前此淺介過的《上帝存有之唯一可能證明》(http://tw.myblog.yahoo.com/alice-rarebooks/article?mid=149), 康德最富盛名的作品, 同時也是影響後世最深刻的經典之一, 自然是此處 1781年出版的《純粹理性批判》.

    從思想與文化史的角度來看, 康德欲調和經驗論與理性主義, 關於人類知識形成的對立看法.純 粹理性批判》所作的嘗試, 是將知識形成的原理還原到人類自身的認知條件, 諸如: 時空, 質量...等基本認知範疇. 透過這些基本認知的先天範疇, 人們才能認識到屬於經驗的知識對象. 也就是說, 康德將經驗主義者(如 David Hume)所主張的知識途徑, 由感性的經驗對象, 反轉為認知主體自身的先天條件. 這樣的反轉, 同時被稱為人文社會科學裡的「哥白尼革命」, 開啟了知識反省的不同進路. 
    
    不過, 1781本書出版之初, 並未廣獲認同, 反而招致其他學者的強烈批判. 職是之故, 康德於 1786年開始著手修訂工作, 調整內容架構與表達方式, 並於次年(1787)出版大規模增修的第二版. 後世一般沿用的《純粹理性批判》版本, 便是根據修訂後的第二版而來. 1781第一版與 1787第二版的內容差異, 標誌了康德思想的變動歷程, 只有與此處第一版比對參照, 方能探知兩個版本的差異與深層意涵. 叔本華, 則是首位嚴密比較兩個版本差異的著名學者.


    本書為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之首(其餘二部為《實踐理性批判》(1788)與《判斷力批判》(1790)). 關於康德的學術討論十分眾多, 此處專注分享經典書影, 學說內容便不作細部介紹, 還請體察見諒. 由此書行文佈局, 亦得體會康德清晰嚴密的書寫方式, 與西歐十八世紀啟蒙時期的印書工藝. (Rabbit, 2013/01/19)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版
作者 康德 Immanuel Kant
書名:  C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中譯: 純粹理性批判)
出版地: Riga, 德國
出版社: Johann Friedrich Hartknoch
出版年代: 1781

書況: 現代硬紙裝幀(modern hard board binding), 八開本, 856. 白灰色硬紙裝幀, 書背上方輕微碰撞(如圖示), 三面書口刷紅, 書名頁右上角有墨筆簽名, 簽名處因年代久遠與輕微水漬, 字母較難辨識(如圖示). 內頁保存狀況良好, 少許頁面邊緣輕微水漬, 少許正常輕微斑點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