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 西洋古書各部位名稱


原發表時間 2007/04/14 00:02

(圖片未經允許, 請勿轉用於商業用途)
    書籍描述, 向來是西洋古書交易最基本的工作. 這與西歐古書業者部分採取目錄銷售*的傳統有關. 由於書籍的價值常由版本書況決定, 在藏書家不見得能親赴書店選購的條件限制下, 目錄編纂的確實與否, 決定各地藏書家獲得的資訊是否充分, 書店是否誠實可信, 同時也展現一家書店版本辨識書況描述的專業能力.
    然則, 書籍描述的基礎在於相關知識, 包含版本沿革與各部位描述名詞的熟悉與掌握. 本文意在使用簡要的文字說明, 配合相關圖示, 介紹西洋古書交易經常使用的專業詞彙, 期使愛書人更瞭解西洋古書的收藏文化.
    此處筆者參考依據, 是大英圖書館與Oak Knoll書店合作出版的ABC for Book Collectors(2004) Encyclopedia of the Book(1996) 二書. 此外關於書籍描述, 特別是國際古書業一般使用的辭彙, 可信的定義與說明可參 ILAB-LILA(http://www.ilab.org/eng/glossary.html). 以下文章如有誤植與疏漏之處, 尚祈愛書人不吝指正, 謝謝您!

西洋古書基本描述詞彙
    西洋古書有其歷史演進, 各時代通行的書籍型態略有不同. 文首附圖, 以流行於十七至十九世紀全皮裝幀的古書為例, 集合西書各部位名稱與原文對照, 期能一目了然. 其他諸如更早印本的書鉤(clasps), 與現代精裝本常見的書衣(dust jacket), 待往後範例簡介再予說明.

1. 書口(edge)
    書口指的是書本闔起時, 書頁邊緣所組成的平面, 可分上緣、前緣與下緣三面. 常見裝幀變化有: 單面(通常為上緣)或三面書口刷金、書口彩繪或噴點、書口壓紋等.
*書口上緣特寫, 請見本文最末圖示.
 
 

2. 邊角(corner) 
    邊角指的是書籍外緣轉角部位. 由於邊角十分容易磨損, 除了圖示全皮裝幀, 亦常見1/21/4皮質裝幀使用皮革製作三角形邊角, 以強化邊角強度. 後者圖示請見本部落格〈西洋古書裝幀簡介〉( http://tw.myblog.yahoo.com/jw!TJqNUhCBBAVcyCdbAUXuBWgpI68-/article?mid=244 --> 待重貼後再更新連結)一文.

3. 書背(back) 或 書脊(spine)
    書背亦稱書脊, 指的是書本封閉接合的一面. 此面通常向外排列並標記書名, 故為古書裝幀的重點.

4. 書名標題(label)
    書名標題, 指的是書背上用以標明書名的附著物件. 通常以皮革(皮質裝幀)或紙張(布面與紙板裝幀)製作, 並依材料特性燙金、油印或手寫書名. 書名標題並非所有裝幀的必要物件. 實務上亦可見直接於書背燙金書名, 甚至墨筆手寫的情形(後者常見於原出版社紙板裝幀).
 
5. 裝訂繩線(raised band) 
    Raised band一詞不易翻譯, 傳統東亞裝幀乃至現代書籍, 皆無相應的適當詞彙. 然需留意的是, 此處裝訂繩線, 所指並非繩線本身, 而是西洋古書使用粗實繩線固定內頁, 於書背形成的橫節突起裝訂繩線常見於使用傳統手工, 皮革裝幀的書籍
 
6. 書背與封面連結(joint) 
    書背與封面連結(joint), 指的是封面開闔的活動部位(如圖示). 此一部位常經受翻折, 故最易斷裂破損. 常見強化措施, 於內部騎縫處(hinge, 見次文)輔以麻布強化, 使能經受頻繁翻閱.
 
7. 頭帶(headband)與書帶(ribbon)
    轉換角度從書口上緣觀看, 可見裝幀細節與其他部位. 頭帶(headband)指的是書體(block)與書背(back)間突出的織物部分, 通常以絲線製作. 頭帶源自早期裝幀方法, 具有強化內頁裝訂的實際作用. 但因製作工序較繁, 成本相對較高, 現代書籍除了較講究的精裝本外, 多已省略頭帶或僅於表面黏貼織物, 以求美觀. 書帶(ribbon / book marker)作用則在標記閱讀段落, 許多現代書仍保留書帶的閱讀輔助功能
 
 
    以下將繼續以三本不同時代西書為例, 進一步說明書籍內頁名稱與描述詞彙. (Rabbit, 2007/04/14)

* 西洋古書交易, 從市集買賣至目錄交易, 同時存在不同的交易型態. 此處特指目錄編纂與書籍寄送的交易傳統.
**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圖文未經允許請勿轉用於商業目的, 謝謝您!
*** 西書裝幀日英名詞對照, 可參考雄松堂書店網站, 「本の各名称」一文: http://www.yushodo.co.jp/showroom/magnifying/index.html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