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紋紙 / 流沙箋 - marbled paper


分類:西洋古書收藏知識
原發表時間 2010/12/16 22:03
 

手工製成的大理石紋紙, 是人與自然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共同結晶, 也才有流暢的動態與剎那凝結的生命感. – Rabbit
  
    前文莎士比亞 戲劇作品集 1891年柏林版(http://tw.myblog.yahoo.com/alice-rarebooks/article?mid=4344 --> 待重貼後再更新連結 ), 筆者曾簡略提及「大理石紋紙」(marbled paper)的製作, 以及它在西洋古書常見的運用方式.  
    這篇小文和大家一起拓展視野, 增加大理石紋紙的經驗範例, 外帶一段製作流程的精彩影片. 如此一來, 無論是想多瞭解西洋古書的相關知識, 或有興趣動手準備材料親自實驗, 或許都能找到切入點.
 
流沙箋
    「大理石紋紙」一詞是西文翻譯, 原來它有個很美的中文名字, 叫作「流沙箋」, 也稱「斑石紋紙」.
    「流沙箋」或「斑石紋紙」在唐代, 就曾留下文字記錄. 唐代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西元846-847860-873), 曾記載書法家蕭誠的造紙特徵:「蕭公名誠, 蘭陵人, 梁之後, 拜右司員外郎, 善造斑石紋紙, 用西山野麻及虢州土穀, 五色光滑」(參 王國財《手工紙製造及其性質與紙品設計加工》, 38). 北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西元986), 寫得更加仔細: 「亦有作敗麵糊, 和以五色, 以紙曳過, 令沾濡, 流離可愛, 謂之流沙箋. 亦有煮皁莢子膏, 並巴豆油, 敷於水面, 能點墨或丹青於上. 以薑搵之則散, 以貍鬚拂頭垢引之則聚. 然後畫之為人物, 砑之為雲霧, 及驇鳥翎羽之狀, 繁縟可愛, 以紙布其上而受采焉.(參 錢存訓《中國書籍紙墨及印刷史論文集》, 1992, 76).
   
    西歐關於大理石紋紙的文字記載, 則要等到十六世紀末與十七世紀初, 由阿拉伯世界(主要是土耳其人)引進後, 方才出現記載. 當時德語稱大理石紋紙為 Tunkpapier, 意即土耳其紙.
    法國方面, 提倡歸納法的培根(Francis Bacon), 1627年出版的Sylva Sylvarum一書裡, 如此描述大理石紋紙的製作技術. 他寫道:「土耳其人有一種我們沒使用的彩飾紙張的美麗技術. 他們用數種油性色料, 數次放入水面, 並輕攪水面, 然後用以沾濕帶有厚度的紙張, 紙張就像彩飾或大理石一樣, 出現波浪與紋路.(Glaister, Geoffrey Ashall, Encyclopedia of the Book, 1996, p.315)
    換言之, 與紙的發明與製作一樣, 大理石紋紙應是起源於中國, 經阿拉伯世界傳到西洋, 並影響西歐文化的東亞發明之一.
 
人與物理自然的共同結晶
    由前面的引文描述, 我們可知製作大理石紋紙的方法與程序.
    材料上, 在清水或比重更大的液態物質裡, 加入水性或油性色料, 讓色料散開變化. 隨後有技巧地輕攪微拌, 並將紙張放於液體表面, 讓紙充分吸收色料. 最後再經晾乾的程序, 便完成大理石紋紙的基本製程. (十九世紀末, 若干大理石紋紙表面還會再上光, 或壓印隱藏的立體紋路, 請見本文圖案範例)
    使用色料的浮力與液體比重、色料灑落的量與速度、攪拌時停頓與否, 以及攪拌的方向與力度等, 都會產生不同的圖案. 這裡藉助的物理特性, 不同液體與色料之間的比重差異與擴散效應, 所產生的無窮變化. 製作大理石紋紙的師傅, 雖能依據經驗, 調配並控制基本的元素與圖案, 但無法控制細部的變化. 因此, 每張手工製成的大理石紋紙都不同, 細部不會重覆, 這也是這項技藝的迷人之處.


製作流程
    以下有段製作流程的影片, 石紋紙師傅(paper marbler)的巧手與物理自然的奇妙變化, 皆展現於此, 還有許多圖案實例, 值得一看(前面30秒可略過): 

   此外, 中央大學也有製作「流沙箋」的推廣活動與記錄照片, 也可參考對照:


圖案範例
    在西書的文化脈絡裡, 這項技藝雖被稱為 paper marbling(紙的大理石紋化), 卻不意謂這項技藝只有「大理石紋」一種圖案. 人的創意無限, 加上好奇的實驗精神, 創造出的變化自然豐富多樣.
    除了影片, 以下 Rabbit以手邊能及的書籍(主要是古書的封面與蝴蝶頁), 補充大理石紋紙的圖案範例:
1.      羽狀
 
 
   
    這是來自一本 1685年書籍的蝴蝶頁照片. 十七世紀的大理石紋紙, 許多是這種羽狀圖案, 相當經典.

 
現代複製品(印刷)
  
 
 
    這裡的蝴蝶頁照片, 來自一本 1987年製作, 複製 1767/68年出版書籍的複製本(facsimile). 其中的大理石紋紙, 採用現代印刷技術製作

  
    這裡則是來自一本 1839年的書籍, 使用深色的漸層效果, 樸素之中有變化與層次.

2.      卷雲狀 
 
 
    這來自一本 1755年的書籍, 採用皮紙(vellum)與大理石紋紙共同裝幀的方式, 圖樣簡單, 用色清淡, 有樸拙的趣味.
 
3.      點狀渲染
  
    這來自一本 1889年的書籍, 主要由三種顏色構成: 亮黃, 淡棕與邊緣的黑色. 點狀渲染常見於十九世紀的書籍.
 
    這來自一本 1883年的書籍, 除了黑與深藍的點狀渲染, 另外還在石紋紙的表面, 加上一層壓印隱藏的立體紋路.

4.      氣泡狀
 
    氣泡狀的石紋紙, 在十九世紀相當常見. 這裡是一本 1826年的書籍封面. 十九世紀石紋紙所使用的色料與技巧, 更加豐富多樣
 
    
    這是一本1838年的書籍, 使用的顏色簡單, 但圖案的構成, 已有相當多的變化. 圖案像氣泡, 又像無數的大眼睛
 
       
    這是一本 1920年的書籍, 使用顏色較多, 層次感也較為豐富. 此處就很像大理石的紋路了.


現代手工製品
    
 
    這是一本後來重新裝幀的書籍, 使用手工製作的大理石紋紙. 手工製作的大理石紋紙, 摸起來的質感較不平滑, 有凹凸感與些微阻力; 印刷製作的石紋紙, 油墨較濃厚均勻, 摸起來較平滑柔細. 此外手工製作的圖案邊緣, 會呈「碎形幾何」般自然不規則; 印刷製作的圖案邊緣, 則較為工整.

5.      氣泡網紋與斜紋
 
    
    以上三圖來自一本 1841年的書籍, 圖案較為複雜, 有典型的氣泡網紋, 也有立體感的斜紋. 不知製作順序上是否需先後沾染兩次色料, 才能得出這樣具有前後層次的雙層圖紋? 如有書友知道的話, 還請不吝告知, 感謝您



    本圖來自一本 1894年書籍的蝴蝶頁, 基本圖案構型與前者相同.
 
    這是一本 1889年書籍的蝴蝶頁, 用色鮮豔.

 
    這是一本後來重新裝幀的書籍, 圖案是網點印刷而成(見以下說明).
 
6.      漩渦

    以上兩圖來自一本 1906年的書籍, 色彩豐富, 並以螺旋攪拌的方式, 製造漩渦狀圖案. 此外, 紙面增加上光, 使表面呈現光滑亮面的質感.
    這來自一本 1894年的書籍, 同樣是漩渦狀圖案, 用色鮮明濃烈, 有梵谷的感覺.
 
7.      流水
  
    這來自另一本 1894年的書籍, 色彩簡單, 表現靜緩的流動樣貌. 像徐緩流動的河水.
    此外, 完成書頁縫合(sewing)與書口裁切, 但還未完成封面裝幀的書籍, 書口(edge)如於此時沾染色料, 就成了前文介紹過的大理石紋書口(marbled edge). 範例請見: http://tw.myblog.yahoo.com/alice-rarebooks/article?mid=4344&prev=4358&next=4321 --> 待重貼後再更新連結 


網點印刷
    此外, 部分手邊使用傳統方法重新裝幀的書本與複製本, 所使用的大理石紋紙, 細看是網點印刷而成, 不是純手工的傳統製品.

   
 
    現代以網點印刷來製作大理石紋紙, 是為了節省製作時間與成本, 還是另有其他考量, 此處不得而知.
    不過筆者還是偏好手工製成的大理石紋紙, 這才是人與自然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共同結晶, 也才有流暢的動態與剎那凝結的生命感, 不是嗎? (Rabbit, 2010/12/22) 
 

          

留言

匿名表示…
氣泡網紋與斜紋
您好,這是一次完成的花紋。先使用加有松節油的顏料製作底色,再打上一層添加更多擴散劑的同色石紋(點紋擴散更大並變淺),最後是搖晃紙張製作波浪斜紋效果。
Rabbit寫道…
謝謝您的知識分享!
Blogger的回覆功能較為陽春, 希望您能讀到這個小小回覆
再次感謝您的分享與善意, 謝謝您!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