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古書裝幀 進階篇 (四) - 伊斯蘭裝幀
分類:西洋古書收藏知識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伊斯蘭裝幀(Islamic
bookbinding), 指的是西元
7世紀後,
通行於阿拉伯世界(埃及,
敘利亞與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的書籍裝幀形式.
隨著阿拉伯世界的變動與擴張,
甚至直接影響南歐西班牙等地.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
阿拉伯世界早於西歐即已發展出獨自的裝幀技藝,
包含基本的裝訂形式與裝飾性的圖樣風格,
並影響早期西歐圖書的裝幀發展.
伊斯蘭裝幀的基本特色如下:
1.
書口摺延(fore-edge
flaps)
12世紀後,
書口摺延的使用成為伊斯蘭裝幀的最大特色.
書口摺延的目的在於保護書籍內頁,
以形成書盒一般的保護效果.
最早的伊斯蘭書口摺延(西元
9世紀突尼西亞),
由封面向三面書口延伸,
往後方逐步演變為今日常見的典型.
2.
書口方向
由於阿拉伯文由右向左書寫,
與西歐文字恰好相反,
閱讀習慣上適合由右向左翻讀,
因此將書口設計為左向而非右向,
與一般西歐書籍明顯不同.
3.
紋飾風格
伊斯蘭裝幀所使用的幾何圖案.
紋飾主題與伊斯蘭宗教及建築有關.
這樣的紋飾風格同樣可見於西歐早期書籍.
除了
15世紀部分書籍裝幀可見的紋飾影響,
16世紀法國藏書家
Grolier的裝幀風格,
也以伊斯蘭紋飾為基本元素.
(Rabbit, 2008/10/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