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社會中的女性
天氣逐漸回暖,
這假期真是太舒服了!
儘管物價不斷上漲,
愛吃的麵包越做越小,
價格也水漲船高,
能沐浴在初春的暖陽下,
和萬物一同呼吸乾爽的空氣,
還是感到開心且幸福…
回到主題,
古希臘戰神雅典娜是女性,
古羅馬正義女神
Justitia也是女性,
勝利女神
Nike更是女性…,
西歐的正義象徵與勝利神祇許多都是女性,
但弔詭的是:
為什麼直到二十世紀初,
真實社會生活中的女性,
卻還沒有完整的公民權利?
前文(http://alicerarebooks.blogspot.tw/2015/04/blog-post.html
)
曾淺介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
歐洲的女性與女權思想.
赫然發現,
原來漫漫的歷史長河裡,
早有人率先發難,
為兩性平權擦撞出精采有趣的思想火花.
這裡,
將延續這份思想火種,
透過同一主題的目錄摘要,
再訪西洋古書裡"文學與社會中的女性".
(Rabbit, 2011/02/27)
內容範例選錄:

(標準沙豬的提問法: 女性有獨立的人格權嗎? 女性(f(o)emina)是人(homo)嗎? 這本 1672年 12月 14日印行於 Wittenberg的24頁小冊, 從不同側面(神學, 哲學, 法學與醫學), 去論證女性的人格權, 並討論極端的問題, 例如: 殺妻是否具有正當性? 女性的財產權…等等. 有趣的是, 書中援引的論據作者都是男性, 沒有被討論的對象--女性的參與. 一定程度反映出知識權威與性別不對等, 以及女性發言權的問題)

(與前書相對, 1825年本書作者從羅馬人的營養、運動與穿著, 提出他的觀察心得: 羅馬女性比羅馬男性更值得讚美, 且更具有體態美)


(二十世紀初(1902年), 美國南方結合白人種族主義與兩性平權的奇特論著. 書中讚揚女性作為「獲選種族」(指白人, 尤指盎格魯-薩克遜人)自我完善的驅動力量, 同時質疑「在男性的權利之後, 才有女性的權利」的保守觀點, 並呼籲「美國的女性同胞啊! 妳們將受苦多久? 妳們將因妳們的沉默而默認這些不平權的條件多久?」. 此外, 書中並以馬甲(corset)象徵女性對傳統束縛的屈從(submission), 與今日時尚塑身性感的馬甲形象, 大異其趣. 由此也可看到, 不同時代對特定物件(如服裝)所賦與的文化價值, 不斷在轉變, 放在古書的長河裡, 格外鮮明有趣!)

(1893年紐西蘭頒布的基本法, 其中特別有意義的是: 首度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承認女性的投票權, 比英國早了 25年. 1918年, 三十歲以上的英國女性開始有投票權)

(英國作家蕭伯納 1909年創作的諷刺喜劇 Press Cutting, 主題背景即是女性爭取投票權的努力. 劇中使用角色人名 Balsquith與 Mitchener, 反諷當時英國首相 Asquith與英國在南非的戰爭英雄 Kitchener. 曾因現實的影射性過強, 一度無法獲得公共演出許可)
(十七世紀「完美女性」的理念.
本書原為法文,
由法國人
Jacques
du Bosq所作,
原名:
L'honnête Femme, 這裡是第二次英譯本(1656).
作者主張女性透過教育與學習,
更能成為談話時的良伴.
這裡「理想女性」的想法,
已不限於外在容貌或妝扮,
而更進入談吐與想法的層次了.
不同時代「理想女性」的價值觀,
也很值得相互對照來看)

(愛美不分時代. 這是本談論女性美的作品, 內容包含女性衣服如何配色…等主題, 可一窺維多利亞時代以前, 英國女性的生活型態, 以及當時對美的想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