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 - 克林姆的貝多芬壁飾






分類:樂記

原始發表時間: 2008/03/27 12:29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讓我擁抱你們,千千萬萬的兄弟

這個吻獻給全世界!

~ 席勒—貝多芬〈快樂頌〉
 


, 遠足去!
一塊看看, 與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相關的景物吧!

    無論是搭乘地鐵, Karlsplatz站下車, 沿"Sessesion"(分離派)標示穿越地下通道, 還是由國立歌劇院(Staatsoper)往中央市場(Naschmarkt)步行, 皆可看見一棟特殊的獨立建築. , 即是十九世紀末「新藝術風格」(Jugendstil / Art Nouveau)藝術運動的代表之一 —「分離派建築」.





    該建築左側牆面, 寫有Ver Sacrum. 來自當時分離派藝術的主要期刊. 該刊封面多為大師設計, 風格特立獨行, 即使到了今日, 仍能令人眼睛一亮.
 

  



    建築正面上方, 寫有: 給這個時代(屬於)這個時代的藝術, 給藝術(屬於)藝術的自由 (Der Zeit ihre Kunst, Der Kunst ihre Freiheit), 標誌分離派藝術欲與過往告別的開創性格.
 



    分離派的藝術運動, 以視覺藝術為主. 主要核心領域即是: 繪畫、建築、雕塑, 因此入口上方寫有: Malerei Architektur Plastik, 並以三個面具表現不同樣貌


建築內部:

    進入建築內部, 可見剖面模型與歷史簡介. 其中紅色布毯為大門入口
 



    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由第九號交響曲獲得啟發, 所畫的「貝多芬壁飾」(Beethovenfries, 1902), 位置即在建築中央, 如藍色圓圈所示.
  



    走過又上又下的內部階梯, 即可到達壁飾所在的房間. 壁飾繪於上半牆面, 由於展示區無法拍照, 只有從書上找出範例(自藏書籍). 記憶裡今日壁飾空間, 已較照片所示更單純樸素, 僅以貝多芬壁飾為展示主體, 無雕塑與右側外通空間.





    壁飾長寬約 34公尺x 2公尺. 各部分概觀與放大特寫如下
 
第一部分 左側牆面 
 
  



漂浮的女性, 宛如夢想渴求幸福與愛的基本人性, 貫串整部作品.




少女與一對屈膝下跪的伴侶, 伸出乞求的雙手, 彷如人類遭受苦難的處境.
 


 



人類乞求的雙手, 觸碰到決心為人們帶來幸福的金色騎士. 騎士身後, 有兩位女性象徵圖像支持著騎士.

 



第二部分 中間牆面



頭與肩為巨猿, 身體為巨蠎, 看似不可戰勝的黑暗力量.


 
既得利益與惡勢力, 運用各種方法對人類施加折磨.



貪婪與權勢, 依附在黑暗力量旁. 無論有形或無形, 來自外在或內在, 這些巨大的醜惡力量, 阻擋並欲摧毀追求美善、實現理想的力量.
 



被貪婪吞蝕的人類, 徒留苦惱與喟嘆.
 


第三部分 右側牆面
 






渴求幸福與愛的漂浮女性, 通過彈奏七弦琴且發出美善之聲的音樂家.




曲終, 陶醉於喜樂的人群



 
喜悅的神情, 流動的肢體, 宛如由下往上的精神昇華.    
豐富的表情特寫, 出神的陶醉狀態.
 







解脫壓抑與束縛, 眾人站在花朵盛開的如茵草地, 齊聲歡唱. 感受到不分族群、宗教層次的普世之愛, 發出讚頌造物者的深沉之音!
  

    自然, 文字是想像與再創造, 真實的觀畫感受, 仍有待您親自體驗! (Rabbit, 2008/03/27)



分離派建築 與 克林姆的貝多芬壁飾 
 
地址: Friedrichstrasse 12, Vienna, Austria 
 




 
(
上圖, 奧地利發行的歐元硬幣 50, 背面即以分離派建築為標誌)



(看 完貝多芬壁飾, 出了"分離派建築", 右方大街即是著名的熱鬧市集 - Naschmarkt. 有好吃(但偏甜)的阿拉伯甜點, 海鮮沙拉與罌粟籽麵包, 沿途還可經過 Otto Wagner的著名建築, 以及首演貝多芬"費黛里奧"與第 2, 3, 5, 6號交響曲的老劇院 - Theater an der Wien, 現在還在營業喔!)


留言

熱門文章